破界共生,赤水河谷与贺兰山东麓共谋中国酒业的新未来
6月10日,“仁怀酱香·仁怀酒品牌推介会”在宁夏银川举行。
当仁怀酱香酒跨越千里远赴银川,这场推介会背后是两大顶级产区的深度握手。她们各自依托不可复制的风土密码,以融合了时间、河流、阳光、土壤、微生物、人类智慧等因素的风味传奇,共同谱写着中国酒业从品类竞争到生态共荣的协同进化。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刚刚公布了首批重点培育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宁夏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名列其中,标志着这两大酒类产区及产业正式获得国家层面的重点培育资格,无论是政策指导、资源支持,还是品牌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将获得优先关注。?
也就是说,仁怀与银川的握手,是强者与强者的联合互持,强者与强者的双向赋能。
一方面,两大产区各自拥有登顶的绝对实力。
一个是位于北纬27°到28°酿酒黄金纬度带的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掌握着酱酒品类的定义权与标准权,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高端酱酒产量,品牌价值与溢价能力冠绝行业;
一个是位于北纬38度左右的中国葡萄酒“世界级名片”,它与法国波尔多等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纬度相近,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被《世界葡萄酒地图》收录为潜力产区,已成为全球葡萄酒版图中增速最快的新星。
两者的联合是“顶级产区”与“顶级产区”以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伟大的风土文明进行深度对话,是建立在平等交换资源基础上的跨品类价值共创。
另一方面,仁怀酱香酒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分属白酒与葡萄酒两大品类,本非直接竞争对手,且两者的资源与能力能够实现结构性互补。
例如,仁怀酱酒可以借助葡萄酒成熟的国际推广路径,输出酱酒文化;同时融入葡萄酒的“轻饮”“佐餐”场景,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而银川葡萄酒可以嫁接白酒万亿级渠道网络,加速全国市场覆盖;引入酱酒资本投资酒庄建设,扩大产区产能与品牌矩阵等。
双方皆以自身之长补对方之短,打破了传统的竞争思维定式,昭示着产区之间可以超越品类界限,共同基于对极致品质、对自然敬畏、对传统与创新融合的追求,做大高端酒类市场蛋糕,不断推动中国酒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荣”。
可以说,仁怀与银川,赤水河与贺兰山,酱香酒与葡萄酒,这场跨越千里的“深度握手”,本质上就是一场中国酒业告别内卷、拥抱竞合新时代的宣言。当两大产区将各自的命运齿轮咬合转动,中国酒业将以“双强格局”重构全球酒业价值体系,使东方风味版图在世界酒林中更加熠熠生辉。